一、学分与学时
3学分。总60学时。
二、授课对象
大学本科三年级。
三、教学目的
本科生历史专业基础课,必修。本课程教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科学、系统地阐述北京历史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规律。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了解北京史的发展脉络及体系结构,全面掌握本课程讲授的基本知识内容,包括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资料,并对发生在北京历史上的各种重大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特点有比较明晰的认识。面向二十一世纪,以北京的乡土教育及精神文明建设为基准,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努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北京历史知识,并掌握多种教育教学手段,以适应新世纪对教师更高的要求。
四、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
1、 课堂教学:16周,共48课时。
2、 课堂讨论:1次,3课时。
3、 田野教学考察:1次,3课时。
4、 课外作业: 2次。
5、 复习考试:6课时。
6、 北京当代史社会调查:1周。
7、
五、教学手段及教法建议
充分利用北京史现有的大量图片、录像资料,在部分章节(如北京城的演变、北京的长城等)中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应用于教学,改善教学效果。以课堂讲授为主,兼用课堂讨论。同时,借助地利优势,积极开展田野教学,使学生能更直观、主动地学习知识。
六、考核方式
扩充考试内容,期末考试增加教师指定的自学知识部分,并考查学生史料分析能力。调整分值比例,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两次作业各占15%,课堂讨论、平时考查占10%。
七、教学内容
导言(3课时)
[教学要点]通过导言课,向学生明确“北京”的概念,讲述北京史的体系结构、基本内容和特点,介绍北京史研究现状,使学生了解学习北京史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意义。同时,向学生说明教学整体安排。
一、“北京”的概念
二、北京历史的分期及基本特点
三、北京史研究概述
主要参考论文
《北京历史演变的轨迹和特征》 曹子西 北京社会科学 1987 4
《北京历史发展形成的特点》 雷大受 北京史论文集 第2辑
《“北京学”初探》 方 彪 北京社会科学 1997 2
思考题
1.依据城市性质及其历史地位的变化,北京划分为几个时期和阶段。
2.北京历史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第一单元 北京历史沿革(15课时)
教学要点:
通过本单元讲授,要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自远古“北京猿人”至新中国成立之前北京五十多万年的历史概况,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导言”课上讲述的北京史体系内容,为第二单元的专题讲授做好铺垫工作。其中教学以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为重点。
。。。。。。。。
本人内容很多,无法完全显示,请点击这里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