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6809永利官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备份栏目

您目前的位置: yl6809永利官网» 备份栏目» 教学大纲

世界现代史

  一、学分与学时

  4学分。总80学时。

  

  二、授课对象

  大学本科二年级。

  

  三、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系统了解世界现代史的发展过程,明了其间各种重大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不同阶段的基本特征,全面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内容,准确无误地掌握重要的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培养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人才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2.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分析世界现代史中的问题。同时,使学生对自近代以来世界形成统一整体的进程在二十世纪的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

  3.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判别、分析史料的能力;通过课上和课外的各种练习,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阐述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撰写历史论文的方法。

  4.  结合本课程的内容,使学生能从全球范围的纵向与横向眼光,观察世界的发展变化,以及不同国家走过的不同发展道路,坚定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心,并培养他们要为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的历史责任感。用各国各民族的爱国主义典型事例,感染教育学生,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牢固的爱国主义思想。

  

  四、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

  1、  课堂教学:基地班约62—64学时,其他班约64—66学时。

  2、  课堂讨论:基地班2次,4课时;其他班1次,2学时。

  3、  课外作业:基地班2次,其他班1次。

  4、  复习考试:8学时。

  5、  其他教学环节:约4—6学时。

  

  五、 教学手段及教法建议

  1、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合理使用各种直观教具,尤其注意利用比较先进的教学设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他们在认识上达到质的飞跃。

  2、  采用各种方式,如答疑、调查、课下交流等方法,获取学生对本课程的消息反馈,及时发现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合理地进行调整。加强对所学知识进行考查,方法应灵活多样,如随堂测验、提问、讨论、撰写小论文及考试等。

  

  六、 考核方式

  1、  平时考核:基地班至少计2次,由任课老师安排,计入期末总成绩,占20-40%。

  2、  期末考试:闭卷,成绩计期末总成绩的60-80%。

  

  

  七、教学内容

  第一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节          俄国十月武装起义的胜利

  一.  十月革命的背景

  二.  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

  第二节          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一.  苏维埃政权初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二.  布列斯特和约与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三.  苏俄的国内战争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第二章            战后初期欧洲的革命风暴

  第一节          德国十一月革命

  一.  大战对德国的影响

  二.  基尔水兵起义和艾伯特政府的建立

  第二节          东欧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兴亡

  一.  奥匈帝国的解体和东欧民族国家的建立

  二.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兴亡

  第三节          共产国际的建立及其初期活动

  一.  共产国际的建立

  二.  共产国际的初期活动

  

  第三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

  一.  主要战胜国对战后世界的考虑

  二.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三.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          华盛顿会议

  一.  华盛顿会议的背景

  二.  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

  第三节          国际联盟

  一.  国联的成立

  二.  国际联盟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          战后至二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恢复与政治调整

  第一节          战胜国的经济恢复与发展

  一.  经济恢复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二.  经济恢复发展的不同类型表现

  第二节          政治调整极其特点

  一.  政治调整的背景

  二.  左翼政党执政

  三.  从贵族政治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转换

  四.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第三节          二十年代国际关系的调整

  一.  苏俄与资本主义各国和平共处局面的奠定

  二.  德国赔款问题的解决

  三.  欧洲安全问题

  

  第五章            二、三十年代的苏联

  第一节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一.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二.  苏联的成立

  三.  列宁的最后著述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一.  社会主义工业化

  二.  农业集体化

  第三节          二、三十年代的苏联政治生活与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一.二、三十年代的政治生活

  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第六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

  第一节          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一.  印度的“非暴力”运动

  二.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和世俗化改革

  第二节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一.   1919年的爱国运动

  二.   1924年-1937年的护宪运动

  第三节          拉美的民族民主运动

  一.  桑地诺抗美游击战争

  二.  墨西哥的护宪运动和卡德纳斯改革

  

  第七章            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第一节          1929-1933年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  危机的概况及其特点

  二.  危机的根源和带来的影响

  第二节          罗斯福新政

  一.  经济危机影响下的美国

  二.  罗斯福新政

  第三节          经济危机影响下的英法

  一.  英国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其反危机措施

  二.  经济危机影响下的法国

  第四节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  经济危机和希特勒上台

  二.  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及其经济军事化

  第五节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  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

  二.  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三.  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第八章  走向大战

  第一节          日本侵华战争及华盛顿体系的瓦解

  一.  从“9·18事变”到“7·7事变”

  二.  从“7·7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

  第二节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

  一.  意埃战争爆发和英法的对意政策

  二.  美国的“中立法”

  三.  意埃战争的后果

  第三节          西班牙内战及意德与英法的政策

  一.  从西班牙共和国的建立到内战爆发

  二.  意、德对西班牙内战的干涉与英、法等国的“不干涉”政策

  三.  西班牙共和国的灭亡

  第四节          德国重整军备与对外扩张

  一.  重整军备

  二.  德国破坏《凡尔赛和约》与对外扩张

  第五节          大战的迫近

  一.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危机

  二.  英法苏三国谈判及其破裂

  三.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第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展开

  一.  德国入侵苏联

  二.  苏联建立东方战线

  三.  西线战争和法国的崩溃

  四.  不列颠之战

  五.  德、意进攻巴尔干和北非战场开辟

  第二节          战争的扩大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一.  苏德战争爆发

  二.  太平洋战争爆发

  三.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第三节          战争的根本转折

  一.  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库尔斯克战役

  二.  盟军在北非战场的胜利和意大利投降

  三.  太平洋战场的转折

  四.  开罗会议与德黑兰会议

  第四节          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胜利

  一.  苏军大反攻与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二.  雅尔塔会议

  三.  德国投降与波兹坦会议

  四.  盟军在太平洋和东南亚的反攻

  五.  日本投降

  六.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八、学生自学内容(任课老师参考选择)

  1、  共产国际的建立及其初期活动。

  2、  国际联盟。

  3、  埃及华夫脱运动。

  4、  拉美民族解放运动。

  5、  第二次世界大战(某些具体过程)。

  

  九、重要思考题

  1、   如何分析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

  2、   革命和平发展的策略方针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   苏俄为何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4、   试析德国十一月革命的性质,有何经验教训?

  5、   1919年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建立的背景特点。

  6、   试将俄国十月革命与德国、匈牙利革命相比较,阐明其成功和失败的主要原因。

  7、   凡尔赛体系包括哪些条约?各条约的重要内容是什么?

  8、   华盛顿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它通过了哪些文件?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9、   试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10、二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总特点是什么?

  11、以英、法为例,说明左翼政党上台执政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局限性。

  12、为什么法西斯政权首先在意大利建立?

  13、如何看待道威斯计划的历史作用。

  14、举例比较说明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同。

  15、斯大林模式指的是什么?有何特点?如何评价?

  16、如何评价甘地和甘地主义。

  17、结合史实说明民族资产阶级在两次世界大战间民族民主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18、试述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

  19、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反危机措施?效果如何?试述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20、试比较说明德、日法西斯化过程的异同。

  21、述评西方大国对意-埃战争的态度及其政策。

  22、以西班牙内战为例,说明“不干涉”政策的后果及其影响。

  23、如何理解“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

  24、苏联在建立“东方战线”过程中采取了哪些行动?对此应如何评价?

  25、结合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说明美国间的矛盾与斗争。

  

  

  十、 重要参考书

  《列宁选集》第三、四卷

  齐世荣 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

  陈之骅 主编:《苏联史纲》(上)

  德阿宁:《克伦斯基等目睹的俄国一九一七年革命》

  《列宁与社会主义建设——纪念列宁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

  周尚文等 编:《新编苏联兴亡史》

  库恩·贝拉:《匈牙利社会主义革命》

  朱志武等 编:《德国现代史》

  《国际条约集(1917-1923)》 《国际条约集(1934-1944)》世界知识出版社

  外交学院 编:《现代国际关系史参考资料(1917-1932)》 

  颜声毅等:《现代国际关系史》

  杨穆:《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统计集》

  阿瑟·林克:《一九ОО年以来的美国史》

  朱庭光等 主编:《法西斯新论》

  斯大林:《列宁主义问题》、《论反对派》

  《布哈林文选》

  《“一国社会主义”问题争论资料》

  新华社参编部:《苏联历史的反思》

  列·托洛斯基:《背叛了革命》

  费·丘耶夫:《同莫洛托夫的140次谈话》

  沈志华:《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农业社会化道路》

  陈启能 主编:《苏联大清洗内幕》

  《甘地自传》

  西·内·费西尔:《中东史》

  查尔斯·金德尔伯格:《1929-1933年世界经济萧条》

  吉尔伯特·菲德:《美国经济史》

  复旦大学历史系 编:《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1931-1945》

  莱因哈特·屈恩尔:《法西斯主义剖析》

  艾伦·布洛克:《大独裁者希特勒——暴政研究》(上、下)

  李巨康等 编:《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文件资料集(1937.7-1939.8)》

  苏联外交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苏联为争取和平而斗争》

  阿诺德·汤因比 主编:《1939年3月的世界》(上、下),《大战前夕,1939年》(上、下)

  艾登:《艾登回忆录,面对独裁者》(上、下),《艾登回忆录,清算》(上、下)

  约翰·惠勒-贝内特:《慕尼黑:和平代价》(上、下)

  《1941-1945年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期间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同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通信集》第一、二卷

  朱贵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修订本)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共六部)

  汉斯-阿道夫·雅各布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德国观点)》

  吴伟 主编:《横扫千军》

  阿诺德·汤因比 主编:《轴心国初期的胜利》(上、下),《希特勒的欧洲》(上、下)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