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6809永利官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备份栏目

您目前的位置: yl6809永利官网» 备份栏目» 教学大纲

中国近代史

  一. 学分与学时

  4学分。总80学时。

  

  二. 授课对象

  大学本科二年级。

  

  三. 教学目的

  本科生历史专业基础课,必修。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如下:

  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把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及重要人物和事件,了解本学科的基本学术动态;培养学生从事历史学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技能,提高他们阅读专业文献的能力,使之能够基本掌握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实地调查采访的方法,能够对历史问题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认识,能够初步掌握撰写史学论文的方法和技巧。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四. 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

  1.  课堂教学:基地班约62~64学时,其他班约64~66学时。

  2.  课堂讨论:基地班2次,4学时;其他班1次,2学时。

  3.  课外作业:基地班2次,其他班1次。

  4.  复习考试:8学时。

  5.  其他教学环节:约4~6学时。

  

  五. 教学手段及教法建议

  1.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播放音像资料。

  2.  实行课堂教学与实地参观考察相结合。

  

  六. 考核方式

  1.  平时考核:由任课教师安排,基地班3次,计入学期总成绩,占50%;其他班1

  次,计入学期总成绩,占30%。

  2.  期末考核:闭卷考试,成绩计入学期总成绩,基地班占50%,其他班占70%。

  

  七. 教学内容

  导  言(2学时)

  一.  中国近代史的概念和起迄断限

  二.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三.  国内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概况

  四.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文献资料和主要工具书

  

  第一章          1840~1860年的中外关系(6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掌握鸦片战争前清统治的危机和清政府的“闭关政策”,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大致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订立的不平等条约,沙俄掠夺中国东北领土的概况,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

  一.  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关系和清政府的“闭关政策”

  二.  鸦片贸易和鸦片战争

  三.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

  四.  第二次鸦片战争

  五.  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

  六.  开关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

  七.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第二章          太平天国革命和各地反清起义(5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掌握19世纪50~70年代反清斗争高潮的背景,太平天国的思想、制度、政策,太平天国的内政、外交和军事,捻军和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

  一.  太平天国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二.  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

  三.  太平天国的思想、制度和各项政策

  四.  捻军的斗争

  五.  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

  

  第三章          咸同年间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改革(6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掌握19世纪50~70年代清统治集团的内部分野,清政府的军事、财政改革,外交机构的设立和外交政策的调整。

  一.“内忧外患”下的统治危机

  二.湘淮军的兴起和防练军体制的确立

  三.厘金的创办推广和海关税务司制度的形成

  四.统治集团内的买办化倾向

  五.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

  六.  总理衙门的设立和中外互派外交使节

  七.  顽固派与洋务派

  

  第四章          “自强”新政和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诞生(5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掌握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初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清政府在“自强”新政中开办机器军工业和民用企业、编练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的概况,民族资本的诞生以及早期维新思潮。

  一.  60年代~9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经济

  二.  洋务派开办的新式军工业和民用企业

  三.  编练新式海陆军

  四.  早期新式学堂和留学事业

  五.  商办企业

  六.  早期维新思潮

  

  第五章          中国的边疆危机(6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掌握19世纪70~90年代英、俄、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边疆地区进行侵略的概况及严重后果。

  一.  阿古柏入侵新疆和中俄伊犁交涉

  二.  日本侵略台湾和吞并琉球

  三.  “马嘉理案”和英国侵略西藏

  四.  葡萄牙吞并澳门

  五.  中法战争

  六.  中日甲午战争

  

  第六章          瓜分狂潮和中国民族运动的兴起(6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掌握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映,各种民族运动的兴起。

  一.  甲午战争后列强在华态势

  二.  列强索取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三.  清政府的经济、军事和外交政策

  四.  “公车上书”和维新运动的兴起

  五.  兴中会成立和广州起义

  六.  下层人民的反教会斗争

  

  第七章          戊戌维新运动(5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掌握戊戌维新运动的理论、实践过程和结局。

  一.  戊戌维新思潮

  二.  维新派的宣传组织活动

  三.  光绪以来的清朝政局和帝后党争

  四.  百日维新

  五.  戊戌政变

  六.  关于戊戌维新运动的评价

  

  第八章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掌握义和团运动的起源、经过、特点,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的对华政策,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沙俄入侵中国东北的的大致过程,义和团运动高涨期间中国各种政治社会势力的立场和动态。

  一.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口号和活动

  二.  清统治集团对待义和团的政策

  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四.  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五.  唐才常起事和兴中会惠州起义

  六.  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第九章          清末的中国社会与政治(7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掌握下列问题的基本情况:清末最后十年列强的对华侵略,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下层人民的反清斗争,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同盟会的成立及革命活动。

  一.  日、俄、英、美等国的对华侵略及相互争斗

  二.  中国民族主义的高涨

  三.  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

  四.  同盟会的成立及其革命活动

  五.  立宪运动和四川铁路风潮

  六.  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第十章          辛亥革命(5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掌握辛亥革命大致过程。

  一.  武昌起义和各省独立

  二.  袁世凯东山再起

  三.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四.  南北议和与清室退位

  五.  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

  

  第十一章      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与政治(8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掌握民国初年中国的社会和经济状况,各重大政治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分裂中国的活动。

  一.“宋教仁案”和国民党“二次革命”

  二.“洪宪帝制”和护国运动

  三.军阀割据局面开始形成

  四.张勋复辟和护法运动

  五.日本侵略山东和提出“二十一条”

  六.沙俄策动外蒙“独立”

  七.英国策动西藏“独立”

  八.“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十二章      中国近代的文化(1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掌握中国近代科技、教育、出版、学术事业发展的概况(具体情况由有关选修课讲授)。

  

  八.学生自学内容

  1. 鸦片战争史

  2. 第二次鸦片战争史

  3. 太平天国史

  4. 捻军史

  5. 洋务运动史

  6. 中法战争史

  7. 中日甲午战争史

  8. 戊戌维新史

  9. 义和团运动史

  10.辛亥革命史

  11.北洋军阀史

  12.晚清政治史

  13.清末新政史

  14.清末立宪运动史

  15.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

  16.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

  17.中国近代伦理思想史

  18.中国近代哲学史

  19.中国近代农业史

  20.中国近代工业史

  21.中国近代手工业史

  22.中国近代外贸史

  23.中国近代金融史

  24.中国近代铁路史

  25.中国近代教育史

  

  九.重要思考题

  1.  评述清政府的“闭关政策”。

  2.  分析中英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3.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何种影响?

  4.  评述“拜上帝教”的思想来源。

  5.  评述《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在思想倾向和历史作用方面的差异。

  6.  评价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7.  比较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8.  试述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9.  分析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理论来源。

  10.  比较戊戌维新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11.  评戊戌至庚子年间的清朝政局。

  12.  评清末“新政”。

  13.  评清末立宪运动。

  14.  评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

  15.  辛亥革命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分析它与法国大革命的异同。

  16.  评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和政策。

  17.  分析民国初年两次帝制复辟的社会背景和失败原因。

  18.  分析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19.  评述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意义和局限。

  20.  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近代先进的中国人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

  

  十.重要参考书

  1.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2.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3.   费正清(美)主编:《晚清剑桥中国史》

  4.   马士(美):《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5.   李剑农:《戊戌以后三十年政治史》

  6.   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史新编》

  7.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8.   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

  9.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10.  蒋孟引:《第二次鸦片战争》

  11.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12.  阮芳纪等编:《洋务运动史论文选》

  13.  牟安世:《中法战争》

  14.  戚其章:《甲午战争史》

  15.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16.  周锡瑞(美):《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17.  廖一中等:《义和团运动史》

  18.  章开沅、林增平:《辛亥革命史》

  19.  侯宜杰:《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

  20.  李新、李宗一:《中华民国史》第二编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