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6809永利官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备份栏目

您目前的位置: yl6809永利官网» 备份栏目» 教学大纲

“中西文化观念比较”教学大纲

  一.总则

  

  (一)教学目标与指导思想

  本课程的开设旨在增加学生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理论素养,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要,关注社会现实,为祖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现代化问题贡献力量。

  (二)课程主要内容

  分析中国与西方主流文化在宗教、伦理和政治观念方面的内容及差异。

  (三)教学方法与主要教学环节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参考书,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辅导和答疑,引导学生关注和讨论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各种社会问题。

  (四)      考核方式和要求

  形式为小型论文或开卷考试,着重考核学生对课堂讲授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和文化问题的能力,提倡学独立思考,鼓励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二.课程内容提要

  

  

  第一讲  中西宗教观念比较

  

  (一)      宗教的概念

  中国古代汉文化典籍中没有“宗教”一词,近代以来西学东渐,西文religion一词被译为宗教。宗教学迄今尚未能对宗教做出公认一致的定义。可以说,宗教是试图通过对超自然神圣实体的信仰和崇拜来超越人的必然性与有限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宗教的发展可以分为拜物教、多神教和一神教三个阶段。

  

  (二)      古希腊奥林匹斯宗教和俄尔浦斯教派

  古代希腊的国教是奥林匹亚宗教开始反映出了的西方人“天人相分”宇宙观的特点。其诸神具有极强的人性和个性;其“命运”观念孕育着西方人关于宇宙的最高存在是一种形上实体的观念。俄尔普斯教派,在人神同源说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教义。它认为每一个个人都有一个永恒的精神载体,即灵魂,灵魂不死。

  

  (三)      基督教宗教观念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古代希腊哲学和犹太神学是它的思想来源。基督教创立了作为其核心教义的上帝“三位一体”说,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特色,是一个理性的宗教。就思维方式而言,基督教与巫术、与科学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和矛盾性。

  

  (四)      中国的宗教观念

  中国没有基督教、伊斯兰教那种为全民所共同信仰的宗教,儒家体系由于缺乏作为宗教基本特征的超自然信仰、崇拜仪式、宗教组织以及非理性的神秘体验,很难说是一种宗教。中国文化中对于“祖”和“天”的崇拜具有某种宗教性质。道教被称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基本追求是长生不老、肉体成仙。禅宗是“中国的佛教”,不立文字,不读佛经,主张“不修之修”,无得之得,具有明显的入世性。

  

  (五)      中西宗教观念比较

  中国人宗教观念薄弱,缺乏对超自然神灵的真诚信仰。中国宗教与西方基督教相比较,两者之间存在功利性与伦理性、内在性与超越性、非理性与理性、群体性与个人性的差别。

  

  第二讲  中西伦理观念比较

  

  (一)伦理的概念和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伦理乃是人们对于人生最高价值的判断以及基于这种判断而产生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围绕道德的起源、内容和标准等问题,伦理学中存在着感性主义与理性主义、自由论与必然论和动机心与效果论的分歧。

  

  (二)      中国与西方对于人的不同设计

  西方人强调人的个体性,区分人的自我与角色;中国人强调人的群体性,将人视为各种社会关系。

  

  (三)      西方的个人主义伦理观

  西方个人主义伦理观的基本特点在于肯定个人作为宇宙间一个独立实体的价值。其感性主义路线认为个人感性欲望的满足是至善,代表人物为伊壁鸠鲁边沁、葛德文和密尔等。它认为个人快乐是至善,同时追求肉体快乐和精神快乐,强调个人与群体利益的一致性。其理性主义路线认为至善是服从于一种外在的、一般的道德准则,苏格拉底、基督教和康德的伦理观是其代表。

  

  (四)      中国传统的群体主义伦理观

  基本特点在于缺乏个体灵魂与个人身体有机结合的个人观念,其理性主义路线认为至善在于服从于一种以群体和谐为基本内容的理性原则,它在实现社会整体和谐方面有其积极的意义,但也存在扼杀个性和人格不平等等弊病。其感性主义路线认为至善在于尽可能多地向外索取,具有物质主义和利己主义的特点。

  

  (五)      中国传统伦理的积极成分

  孔子、孟子等儒家思想家以他们的道德理论和亲身实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树立了一种仁人、志士、君子、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形象。这种理想人格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勇敢地承担起对于他人和社会的义务,能够做到道德自主,具有“勇”和“乐”的生活态度。中国传统伦理中存在着建设现代伦理的良性根基。

  

  (六)      西方与中国传统伦理之优劣得失

  西方伦理观念缺乏内在的亲和感,义务观念相对薄弱,20世纪以来且呈现出某种物质化倾向。但它推崇独立、平等和积极进取,人我、群已界线清楚,能够适应现代化的要求;中国传统伦理强调群体和谐,具有内在的亲和感。

  

  (七)      中国伦理现代化的出路

  中国传统伦理存在宗法主义与物质主义的根本缺陷,这种缺陷在近代更趋严重。中国在伦理现代化的道路上应尊崇独立人格观念和精神价值,应吸取包括儒家、佛教、道教以及西方伦理观念在内的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来建设自己的新伦理。

  

  

  第三讲  中西政治法律观念比较

  

  (一)国家和政治的概念

  现代汉语中之国家,与西文Country、  Nation、  State、 Government意相近。Country是由一定数量的人口所组成的、在公共权力统治之下的、具有固定地域的社会组织。在国家性质问题上,社会学中的“冲突论”与“功能论”有不同看法,前者强调国家的政治功能,后者强调国家的社会功能。古汉语“政治”一词有义为国家职能国家职能的履行,西文“政治”一词的含义是社会各阶级围绕公共权力而进行的活动和形成的结构。

  

  (二)西方主流文化关于国家和政治的观念

  西方主流政治观念认为国家起源于若干个人为了自身利益的自愿联合,法律是人们之间自愿订立的社会契约,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作为个人的公民,国家权力应实行分立和制约原则。公民平等地享有各种民主和自由权利。

  

  (三)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国家和政治的观念

  中国传统的政治观念认为国家起源于原始群体的道德化和政治化,国家和法律的产生在于特殊人格者对于原始群体的教化与统治。国家主权的所有者被认为是三位一体的天、民、君。主张治权治权属于君主和官僚,而后者治权的合法性源于前者的任命,官僚是君主的私人雇员、奴才、走狗、“驯服工具”。国家的职能触角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政体方面崇尚中央集权,崇尚君主制。重义务而轻权利,不过根据儒教正统的政治理论,人民有私下议政权和革命权。

  

  (四)      两种法治观念

  源于西方法治文化的现代法治观念强调法律具有普遍性、至上性、确定性和形式上的合理性。中国传统的法治观念与现代意义上的法治观念不同,其主要内容在于统治者以“法”为工具来对人民实行严厉统治,以及刑法面前人人平等。西方具有法治传统,其社会基础在于以个人和个体家庭为基本单元的社会结构。

  

  三.思考题

  

  第一讲  中西宗教观念比较

  

  1.  什么是宗教?宗教有什么社会功能?

  2.  从进化学派的立场看,宗教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什麽?

  3.  古希腊的奥林匹斯宗教蕴含着西方宗教观念的哪些基本特点?

  4.  为什麽说古希腊的俄尔浦斯教派是西方宗教传统的一个重要渊源?

  5.  谈谈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6.  分析基督教宗教观念与希腊哲学观念之间的关系。

  7.  为什么说基督教是一种个人主义宗教?

  8.  什么是巫术,它在思维方式和功能方面与宗教有什么不同?

  9.  分析基督教与科学在思想体系方面的同一性与差别。

  10.  殷商的祖崇拜与周以后的天崇拜有什么不同?

  11.  谈谈道教的基本教义和礼仪。

  12.  谈谈道教的主要思想来源。

  13.  谈谈佛教的基本教义。

  14.  谈谈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主要区别。

  15.  谈谈禅宗的主要特点。

  16.  为什么说禅宗是“中国的佛教”?

  17.  中国古代的民间宗教经历了那些发展阶段?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18.  比较中国与西方在宗教观念方面的差异。

  

  第二讲  中西伦理观念比较

  

  1.   什么是伦理?

  2.   在伦理学领域存在着哪些基本分野?

  3.   对于“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着何种不同理解。

  4.   西方个人主义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5.   谈谈西方感性主义伦理观的根本特点和主要德目。

  6.   西方感性主义伦理观是如何看待个人与他人、与群体之间关系的?

  7.   谈谈基督教伦理观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8.   谈谈康德的伦理学观念。

  9.   谈谈中国传统感性主义伦理观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10.谈中国传统理性主义伦理观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11.什么是儒家的理想人格?你是否推崇这种人格?

  12.你如何看待西方个人主义的伦理观?

  13.你如何看待中国传统的伦理观?

  14.试比较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主流文化之间在伦理观念方面的差异。

  15.你对中国伦理的现代化问题有何见解?

  

  第三讲  中西政治法律观念比较

  

  1.   什么是国家?它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承担着何种功能?

  2.   “自然法学派”是如何看待国家和法律起源的?如何评价他们的有关理论?

  3.   西方主流政治理论是如何看待国家主权问题的?

  4.   西方主流政治理论是如何看待国家治权问题的?

  5.   谈谈西方的公民观念。

  6.   中国传统政治理论是如何看待国家和法律起源的?

  7.   正统儒家是如何看待国家主权的?

  8.   谈谈中国古代政治理论中的治权观念。

  9.   正统儒家是如何看待人民权利问题的?

  10.谈谈现代法治观念的主要特点。

  11.谈谈法治化行政制度的主要特点。

  12.为什么说中国古代法家的政治主张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法治?

  13.分析西方法治传统的社会基础。

  

  

  四.主要教学参考书目

  

  1.《论语译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0年版

  2.《孟子译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60年版

  3.《韩子浅解》  梁启雄  中华书局1960年版

  4.《西方伦理学名著选集辑》  周辅成编  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5.《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北大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  商务印书馆1981年

  6.《政府论》  〔英〕洛克  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7.《社会契约论》〔法〕卢梭  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8.《论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  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9.《金枝》  〔英〕弗雷泽  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10.《人论》  〔德〕卡西尔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11.《西方哲学史》  〔英〕罗素  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12.《基督教简史》  〔美〕穆尔  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13.《展望二十一世纪》  〔英〕汤因比〔日〕池田大作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版

  14.《中国文化要义》  梁漱溟  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15.《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16.《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王亚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17.《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李泽厚  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8.《佛教哲学》  方立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19.《西方思想宝库》  〔美〕艾德勒等  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0.《希腊的神话和传说》  〔德〕斯威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21.《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孙隆基  华岳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22.《宗教学通论》  吕大吉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23.《西方伦理思想史》  章海山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4.《天人之际――中西文化观念比较》  魏光奇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