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6809永利官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备份栏目

您目前的位置: yl6809永利官网» 备份栏目» 教学大纲

中学历史教育学

  一、学分与学时

  3学分。总60课时。

  

  二、授课对象

  大学本科三年级。

  

  三、课程教学目的

  本科生历史教育专业基础课,必修。该课的教学目的主要如下:

  1、使学生了解历史教育的基本理论和课题,了解理论和课题的时代背景和实际意义,具有解决问题的欲望。

  2、使学生从国际的视野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培养他们广泛关心本学科教育与教学问题的态度。

  3、使学生了解基础教育的深远影响及现实意义,培养他们有投身基础教育的热情。

  4、扎实学生基本的学科理论知识,培养基本的实践能力。

  5、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的教育信念,提高他们自觉充实学科知识的欲望,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求索精神。

  

  四、教学环节及课时安排

  1、课堂教学:约40~45课时。

  2、课堂讨论:2~3次,8~12课时。

  3、作业环节:1次书面作业。

  4、复习考试:3课时。

  5、  其他教学环节:约3~6课时。

  

  五、教学建议及手段

  1、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

  本课程关注的第一个问题是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本的学科教育理论,又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视野,以便能够适应复杂的、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形势。因此,将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趋势引进课堂,并与学生有创造性的思考相结合,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所谓“目的性”,使指对实际教学问题的思考与解决。所谓“针对性”,是指要面对学科发展,有重点的、带着问题去解剖理论问题;面对学生的实际,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启发他们去多思考问题,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

  教学手段主要是运用谈话、讲解和辩论等方式,提高学生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的能力,培养学生有个性的思考。

  2、注意整体构建课程内容,强调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

  本课程的内容理论性很强,涉及的学科门类和问题也较庞杂,如果按传统的方法一章章地下去,学生很难抓得到主题。整体构建的思路是:学科教育内容是一个整体,有教育、教学和教法三个层次;学科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指导和教育评价是一个整体,彼此要互为关系。在此基础上,将教育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结合起来,将教学手段和操作能力结合起来。并依此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

  教学手段除运用传统的交流手段外,可以根据条件运用微格教学方式。

  3、贯彻教书育人的原则,并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教书育人是本课的突出性格,这是由课程的性质决定的。中学历史教育学是系统传授学科教育理论最重要的课程,因此,它必须承担培养合格的历史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因为它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育人原则,所以它的教学内容理应围绕着职业道德来上升实际的教育教学问题。

  教学手段是谈话和座谈。

  4、教育的层次性和学生的活动性。

  每届学生的整体水平不尽相同,所以本大纲在实际操作时,也要有弹性。尽管在教育目标方面,我不作细致的分层目标,但依照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授课的深浅度应有变化。但为使每届学生大致有个共同的标准,除在教学内容方面要确定最低标准外,还应该注意到不同教学形式的不同功能,尽量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学会自己思考是要重点提倡的。

  主要教学手段有:小组活动、讨论活动、模拟课堂活动等。

  5、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1、要求学生掌握学科教育的基本理论,并能够根据具体的事例实际运用(能够做规范课)。第2、要求学生从方法论方面,掌握三至四种教学形态,以及与之相关的学习指导方法。第3、要求学生掌握和学会在合作中完成课题的一般技法,鼓励学生间的互动性学习方式。

  

  六、考核方式

  1、平时考核方式

  基本上采用三种方式:课堂回答问题与讨论(随时记分);书面作业(优、及格、不及格);抽查(口试)。总积分30%。

  2、期末考核方式

  笔试。主要三种方式:限定题(20%)、材料分析(30%)、非限定题(20%)

  

  七、教学内容

  第一章    历史教育的本质(6课时)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中学历史教育学的学科本质,培养他们愿为中学的历史教育事业贡献聪明才智的态度;使学生理解中学历史教育就是素质教育,让他们了解进行素质教育的一般途径;使学生理解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让他们从宽阔的视野去认识中学历史教育的意义。

  第一节   历史教育学的产生及其意义(2课时)

  一、历史教育学的产生

  二、历史教育学的性质

  第二节   中学历史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2课时)

  一、中学历史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中学历史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第三节   中学历史教育学的研究基础(2课时)

  一、历史学与历史教育学

  二、其他社会科学与历史教育学

  三、教育科学与历史教育学

  

  第二章    历史教育课程(6课时)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现代课程的基本概念,了解课程理论的基本课题,让他们从课程论方面深化对历史教育的认识;使学生理解学科课程的意义,并能够从学校整体方面,去说明历史教育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使学生理解现代课程发展的主要趋势,让他们能够从更宽阔的视野把握本学科的发展方向。

  第一节   现代课程理论及国际课程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2课时)

  一、现代课程理论及国际课程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

  二、现代课程改革与中学历史教育课程

  第二节    中学历史教育课程的演变与发展(2课时)

  一、中学历史教育课程的演变

  二、中学历史教育课程的改善与展望

  第三节    中学历史教育课程的编制与类型(2课时)

  一、中学历史教育课程的编制

  二、中学历史教育课程的类型

  

  第三章    历史教科书与教具(5课时)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教科书和教具的功用,让他们站在现代教育的立场上思考教科书和教具的作用;使学生理解开发教科书和教具的意义,培养他们具有积极开发教科书和教具的态度。

  第一节   中学历史教科书(3课时)

  一、历史教科书的类型

  二、历史教科书的编制

  三、历史教科书与教学的关系

  第二节   中学历史教学用具(2课时)

  一、历史教学用具的种类

  二、历史教学用具的使用

  

  第四章    历史教学原理(7课时)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历史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法则,让他们把握历史教学过程的一般性原则;使学生理解历史教学创新的一般条件,培养他们勇于开创教学新局面的态度;使学生理解历史教学中情感交流的意义,让他们学会教学中一般性技能技巧。

  第一节   现代教学原理概说(3课时)

  一、教学过程理论

  二、教学模式理论

  三、历史教育理论

  第二节   中学历史学习环境的创设(2课时)

  一、课堂教学设计

  二、中学历史课的教育、教学原则

  第三节   现代化教学手段(2课时)

  一、学习指导计划的制定

  二、现代化教学的若干问题

  

  第五章    历史学习指导(7课时)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学习指导的概念和意义,让他们掌握教与学的辨证关系;使学生理解学习指导的价值和一般的操作方法,培养他们实际研究教学问题的初步能力。

  第一节   现代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3课时)

  一、现代教学(学习论)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

  二、学习指导的一般原则

  第二节   历史教学的学习指导(4课时)

  一、学习指导的类型

  二、学习指导方略

  

  第六章    历史教育评价(6课时)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教育评价内容和意义,让他们了解学科评价体系的实际指导作用;使学生树立新的评价观念,并掌握最基本的评价和试题编制方法。

  第一节   中学历史教育评价的体系化(3课时)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学力评价体系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格评价体系

  三、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能力评价体系

  第二节   中学历史教学评价技术(3课时)

  一、试题的编制

  二、难度概念及计算

  三、分辨度的概念及试题项目分析

  四、信度及测定

  五、效度及测定

  

  第七章    历史教师(5课时)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作为历史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理解现代历史教师的作为,培养他们成为优秀教师的态度和责任感;使学生了解现代教师的使命感,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和锐意改革的精神。

  第一节   近代以来教师的职业化(1课时)

  一、教师的职业化特征

  二、历史教师的职业道德

  第二节   新世纪所需要的历史教师(2课时)

  一、历史教师的权利责任

  二、历史教师的资质

  第三节   历史教师的修养(2课时)

  一、历史教师的素质与进修

  二、历史教师的资格评定

  

  八、学生自学内容

  历史教育的本质(第1章)、历史教育目标(第2章)、历史教学环境(第4章)、历史学习心理(第5章)、历史教师修养(第七章)

  

  九、重要思考题

  1、从你的学习经验看历史教育急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你怎样看历史教育的学科价值?

  3、你对现行历史教育课程的设置、内容等有怎样的看法?

  4、你认为我们应该转变的历史教育观是什么?

  5、你认为现代教育理论的哪些原理适宜历史教育?

  6、你怎样看“历史教学模式”问题?

  7、你认为学习历史会在哪些方面对人的发展有益处?

  8、为什么要在历史教育中用“发展”的观念代替“塑造”的观念?

  9、你认为21世纪的历史教师的基本素养要求是什么?

  10、  现代评价理论在历史教育的作用怎样?

  

  十、重要参考书

  1、于友西、叶小兵、赵亚夫:《历史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2、周法增、张显传等:《历史教育学新论》,广东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

  3、赵恒烈:《历史教育学》,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

  4、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1991年。

  5、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7、同上《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

  8、同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9、同上《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

  10、施方良:《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

  11、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

  12、莱纳:《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

  13、梅里尼·唐尼:《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引论》,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

  14、丹尼斯·劳顿:《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

  15、布鲁纳:《教育过程》,文化教育出版社1983年。

  16、奥苏贝尔等:《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17、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

  18、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

  19、山内光哉:《学习与教学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

  20、麦克米伦:《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