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目:18世纪到19世纪初跨大西洋视野下英美医疗信息的交流
主讲人:丁见民 教授
主持人:岳秀坤 副教授
与谈人: 邹翔,曲阜师范大学教授
王广坤,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乔瑜,首都师范大学讲师
时 间:2019年12月18日(周三)下午2:30-4:30
地 点:首都师范大学北一区文科楼406
主讲人简介
丁见民,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与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美国早期史、美国疾病史、美国种族关系史等,曾主持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传染性疾病与美国早期社会研究”、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项目,主要著作有《自治与同化的悖论:美国印第安人新政研究(1933-1945)》、《世界现代化历程(北美卷)》等,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月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先后获得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万心蕙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等荣誉。
内容简介:
18世纪以来航海业、船运业的发展,私人邮政和跨洋邮政快速扩张,信息交流的载体信件、书籍、报纸、小册子等不断涌现,跨大西洋医疗信息的交流具备了基本条件和技术支持。各种医疗技术,典型者如天花接种和牛痘接种,都实现跨大西洋传播,从英国传播到北美大陆。欧洲医生和北美留学生则构成医疗知识跨大西洋交流的特殊载体,他们在18世纪到19世纪初期不断跨越大西洋,将英国的医疗技术和知识推广到北美。不仅如此,北美的医疗技术和知识,尽管数量较少,但也实现了跨大西洋的反向交流。其结果是,英美跨大西洋医疗信息交流,推动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学术共同体,英美医学界之间存在着一个无形的“医学公共领域”。这种跨大西洋医疗信息的交流对于北美大陆尤为重要,奠定了美国早期历史上医疗体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