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院学术讲座
讲座题目:唐代民间医疗与医人(“疾病与历史”系列在线讲座之五)
主讲人:于赓哲(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主持人:张天虹(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
时间:2020年5月2日(周六)下午14:00-16:00
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网络平台:腾讯会议
会议 ID:526 764 084;密码:121212
(平台有300人的人数限制,超过后将无法进入,敬请理解;请在进入会议时关闭摄像头和保持静音状态;如有关于讲座内容的学术问题,可用会议平台与主持人联系,至提问环节再行提问。)
主讲人简介:
于赓哲,1971年生,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古代史博士,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民族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有《唐代疾病医疗史初探》等学术专著。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多次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讲座内容简介:
本讲旨在论述唐代官方医学与民间医学之分野,叙述唐代民间医疗状况,分析唐代医人社会地位对医学的影响,以及医疗技术抉择背后的社会因素,彰显经验科学的历史特色,把握隋唐医学发展的主脉络。讲座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张天虹副教授主持。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考验背景下,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推出“疾病与历史”系列在线讲座,为抗击疫情尽史学工作者的绵薄之力。
本系列后续精彩讲座:
南开大学 余新忠教授(瘟疫与人——中国经验的历史启示)
上海大学 张勇安教授(知识竞合、大国兴衰与全球疫病“三巨头”的跨国治理)
首都师范大学 刘文明教授(全球史视角下的1918年大流感)
曲阜师范大学 邹翔教授(近代早期伦敦的人口死亡统计与疫情上报)
北京师范大学 王广坤副教授(天花疫苗的文化冲突)
中国人民大学 赵秀荣教授(19世纪欧洲公共卫生发展与国家权力之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王明辉研究员(考古所见古代人类的健康状况)
北京外国语大学 李洪峰教授(新冠疫情背景下的非洲医疗卫生挑战)
历史学院学术讲座
讲座题目:19世纪欧洲公共卫生发展与国家权力之关系(“疾病与历史”系列在线讲座之六)
主讲人:赵秀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主持人:闵凡祥(南京大学副教授)
时间:2020年5月7日(周四)下午18:30-20:00
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网络平台:腾讯会议
会议 ID:887 136 331;密码:121212
(平台有300人的人数限制,超过后将无法进入,敬请理解;请在进入会议时关闭摄像头和保持静音状态;如有关于讲座内容的学术问题,可用会议平台与主持人联系,至提问环节再行提问。)
主讲人简介:
赵秀荣,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英国医疗社会史,先后在《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史学月刊》等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三部,译著一部。曾在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华威大学和伦敦学院大学访学,并在瑞士日内瓦大学工作四年。
讲座内容简介:
英国在19世纪中叶开始的大规模公共卫生运动被视为现代公共卫生的滥觞。其后,法国和德国的公共卫生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英国于1848年通过的《公共卫生法》(The Public Health Act)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公共卫生为名所制定的法规,也是世界第一个以中央政府的公权力介入公共卫生事务的事例。随着欧洲各国政府介入公共卫生领域,诸多公共卫生法案、举措受到传统的个人主义者、坚持自由放任观点之人的挑战。公共卫生是否等同“医疗警察”?公共卫生发展是否需要“大政府”?面对COVID-19全球肆虐,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公共卫生发展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讲座由南京大学闵凡祥副教授主持,主讲人将对此展开细致探讨。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考验背景下,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推出“疾病与历史”系列在线讲座,为抗击疫情尽史学工作者的绵薄之力。
本系列后续精彩讲座:
南开大学 余新忠教授(瘟疫与人——中国经验的历史启示)
上海大学 张勇安教授(知识竞合、大国兴衰与全球疫病“三巨头”的跨国治理)
首都师范大学 刘文明教授(全球史视角下的1918年大流感)
曲阜师范大学 邹翔教授(近代早期伦敦的人口死亡统计与疫情上报)
北京师范大学 王广坤副教授(天花疫苗的文化冲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王明辉研究员(考古所见古代人类的健康状况)
北京外国语大学 李洪峰教授(新冠疫情背景下的非洲医疗卫生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