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下午,历史学院党委理论中心学习组和考古与文化遗产党支部联合举办学习座谈会,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历史学院党政班子成员、考古与文化遗产党支部成员、考古学科教师与学生代表共计30余人参加会议,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黄延敏出席会议。因疫情防控和野外工作影响,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进行,部分师生远程参会或提交书面发言。
会议主持人、考古与文化遗产党支部书记王涛首先从支部建设、课程思政、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四个方面汇报了本支部所做的工作。他指出,受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鼓舞,一年来,首师大考古师生牢记使命,凝心聚力,立足自身学习和工作,取得不少收获。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雷兴山教授在书面发言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论述了考古工作的重要地位,系统梳理了我国考古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历史性任务,为新时代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已成为中国考古学学科发展的经典性文献。为深入学懂弄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我们要勇担新时代中国考古学新使命,积极贯彻中国考古学发展的新理念,积极培养新时代考古学新人。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主任袁广阔教授指出,一年以来,全社会对文物考古工作重要性认识得到普遍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普遍增强,博物馆事业迅速繁荣,考古工作队伍建设得到政策保障。值此发展契机,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也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努力争取校内外更多优势资源,依托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工作。大家紧紧围绕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发展、黄河文化等总书记关注的重大考古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认真做好考古研究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交出首师方案,作出首师贡献。
考古学专业与文化遗产学专业后晓荣、王铭、闫志、陈宥成、陈北辰、赵献超、袁泉、尤悦、范佳翎等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科研方向发表感言,大家纷纷表示愿为考古学研究、阐释、保护和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历史学院副院长钱益汇、寇志刚和谢金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一年来,我校考古学科发展取得了喜人成绩,今后学院将会在教育教学、学生工作、后勤保障等方面继续加大对考古学科各项工作的支持力度。
作为业王遗址和楚湾遗址考古临时支部成员,博士生王怡然,硕士生秦昱、徐小亚、宁琦、崔明旻、袁博和本科生刘婧涵等同学结合自身实际,从不同的角度分享自身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感悟和具体行动。
党委宣传部部长黄延敏指出,本次座谈会开的有特色有意义;他强调,学习习总书记考古工作重要讲话,要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开展党史教育等紧密结合,希望考古学科继续努力,为学校建设、北京市四个中心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历史学院党委书记董增刚最后总结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站在伟大时代的交汇点上,我们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光荣使命。董书记高度肯定考古与文化遗产支部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发表一年来,考古学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考古发掘、博物馆学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初步形成集团优势。他强调,今后考古学科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规划好未来的发展思路和要推动的重大事项,要有工作时间表和任务清单。考古学科的发展与党委党支部的工作,要与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对标、对表,特别是要与学校跨入全国师范类高校第一方阵的目标相对照。考古学科和历史学院,特别要与学校的“攀登计划”紧密衔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瞄准服务北京“四个中心”的定位,脚踏实地,凝心聚力,交叉发展,努力争取搭建大平台、争取大项目,获得重大奖项,取得更高、更大的成绩,成为首都师范大学服务北京文化中心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