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6809永利官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您目前的位置: yl6809永利官网» 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新高考”中学校长专场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新高考”中学校长专场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为有效探讨新课标、新教材指引下的新教法研究及新高考形式,提高历史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与水平,增强各学校单位之间的友好交流,2019年12月28日,由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新高考”中学校长专场研讨会在我校国际文化大厦召开。来自全国多所普通高中校长代表及骨干教师5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举行,历时4个半小时,共有22位校长或代表教师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及发言。

  上半场会议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原主任、编审,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编写组成员许斌主持,北京汇文中学校长郭杰、北京四中校长马景林、北京第五中学校长张斌平、北京第十五中学校长、党委书记苏冰、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总校校长任志瑜、重庆市江津第八中学校纪委书记冯瑛、海南省儋州市民族中学校长强枭雄、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姜苗、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副校长孙会波九位代表进行讨论并发言。

  

  北京汇文中学校长郭杰针对历史学科在基础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对未来即将从事历史基础教育的工作者提出了三点希望,他强调历史教师应当注重跨学科视域培养;将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任务落实于课堂之上;注重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北京四中校长马景林从育人目标的角度强调了历史学科的特殊价值和意义,肯定了历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作为历史教师在“学术上要立得住,课堂上要站得住”。他结合四中实例,分享了学校对于历史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提出的要求,建议学校形成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

  北京第五中学校长张斌平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围绕“新高考与推进高中育人方式创新”,在研讨会中进行了发言。他认为新教材、新课标的改革更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和学习思考能力,并指出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取得成功的关键在教师。

  北京第十五中学校长苏冰结合2019年6月出台的相关教育文件分享了新形势下的教育发展趋势:一是从均衡发展到提升教育质量;二是推进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她指出,改革的实质是教育价值观的转变。对于学校而言,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变革,从教师“教”的课堂到学生“学”的课堂转变,是课堂变革的关键,学校应当营造这种新型的教学文化。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总校校长任志瑜指出,当下国家政策为历史学科地位和历史人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教育落实不仅要将国家政策落地做好,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探索,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形成独树一帜的教育风格,深刻认知“如何教”的重要性。

  重庆市江津第八中学校纪委书记冯瑛表示,重庆暂时还未使用新教材,但是学校及他本人已经对新教材进行了一些探索。他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关注教师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研究程度,指出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新教法的重要性。

  海南省儋州市民族中学校长强枭雄系统阐述了统编教材对于贯彻国家意志的重要意义,并强调历史教师应当传达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他认为要以课标为方向,结合学生实际,强调教师素养,不能只局限于教材而忽略顶层设计。

  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姜苗指出,历史学科特有的知识性,需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应对新教材改革的关键在于历史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倡教学要因时而变,因势而新。

  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副校长孙会波认为国家将语文、政治、历史三科作为统编教材,意义深远。学校作为国家实施教育的基本单位,要注重国家意志的体现。他指出,教师教学要具备全局观与创新意识,在课堂上对学生形成有效引导。

  下半场会议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钱益汇主持,北京二十中常务副校长张万祥、东直门中学副校长袁丽秋、北京第一七一中学教师刘童、西城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殷洪涛、北京第三十一中学副校长胡莹、海淀区教师进修附属试验学校副校长曾辉、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副校长季飞、中国人民大学附属翠微学校校长助理秦冬梅、北京第三十五中学课程中心主任何兰、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校长助理占心磊、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副校长朱华、北京一零一中学石油分校课程中心主任李淼、北京第十四中学历史学科带头人黄谊十三位代表进行讨论并参与发言。

  

  北京二十中常务副校长张万祥针对教师对新教材的使用反馈情况与在座各位进行了分享,并阐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对的主要问题。他建议应按照国家新高考的改革要求,让即将参与基础教学工作的毕业生们提前在此方面形成系统认知。

  东直门中学副校长袁丽秋提出,应当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要侧重学生学科思维和学科能力的培养,转变教师教学方式,注重落实实践能力。

  北京第一七一中学教师刘童老师以一个一线历史教师的身份分享了对新课标、新教材的感受,并提出历史教师在新教法方面应当不断探索与创新。

  西城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殷洪涛表示,教学改革最终是发生在课堂上,教材的更改并不是高一教研团队的孤军奋战,学校应该注重整个教研组对新教材的研读和思考,形成有效的教学体系。

  北京第三十一中学副校长胡莹认为,在改革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将立德树人的国家目标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来完成教学任务。

  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附属实验学校副校长曾辉分享了历史教师稀缺的行业现状,并指出新课标、新教材的探讨,最终要落实到新教法上。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副校长季飞认为,新高考的改革,压力与机遇并存。应当加强对新课标的研究,利用新教法,研究新教材,迎接新高考。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翠微学校校长助理秦冬梅表示,海淀区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对学校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做出新的探索。

  北京第三十五中学课程中心主任何兰指出,每一次教材的变化,都具有导向性,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何兰老师站在教师的角度上,对高一学生的学科认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与在座各位进行了分享。

  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校长助理占心磊表示,学校在教师培训方面应当“以教师为中心”,建议实行分层次的培训。并结合自身的任职经历,建议大学实施自主招生,对于从初中有志向报考历史系的学生,做重点培养和考察。

  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副校长朱华指出,历史教师在学科教授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是注重初高中课程的衔接问题。第二是作为教师,一定要注重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北京一零一中学石油分校课程中心主任李淼老师表示,新教材的改革会使历史教师更关注高考命题方向的变化,同时她认为教材的改革会带来教学方式的转变。

  北京第十四中学历史学科带头人黄谊老师认为,面对课程标准和教材改革,落实教师培训以及新教法的运用尤为重要。对于即将成为教师的人,应当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本次研讨会充分展示了各基础教育单位管理者对历史作为基础教育核心学科的认可,对历史教育发展形势的关切,对历史教育人才的关注,并在友好交流、探讨的前提下,旨在共同推动历史基础教育的稳步发展。研讨会最后,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董增刚作总结发言。“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新高考”中学校长专场研讨会于此圆满落下帷幕。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