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7批面上资助结果公布,历史学院博士后闫芳芳、周永杰获得该项资助,受资助的一级学科分属于历史学和民族学。近年来,我院博士后事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2019年,学院2位博士后田卫卫、和智分获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博士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进一步坚定了在站博士后从事科研工作的信心与热情。
历史学院目前拥有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近15人,在学院师生队伍中是一个日益重要的群体。学院历史学科于1999年获批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中国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设立,2012年世界史、考古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相继设立。流动站师生深入开展中外历史、地理、政治、宗教、艺术、考古和文明比较等方面的探研,在多个研究方向上优势与特色显明,产出了系列高水平成果。
伴随着学院的发展,三个博士后流动站发展步伐也在加快。流动站具有多个科研平台,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实力雄厚的合作导师学术队伍,有教育部知名学者、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团队、北京市特聘教授等。承担多项科研项目,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多部奖项,包含国家精品课程、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等奖项。6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6年荣获国家文物局考古发掘团体资质。每年在站博士后均有重要成果推出,部分论文在权威核心期刊发表,“敬畏学术,追求卓越”已经凝聚成为流动站全体师生鲜明的精神特质。
流动站始终立足学术研究,跟踪学术前沿,服务基础教育,发挥智库作用。与国内外高校学术联系密切,未来将更多地承担起历史学人才培养的重任,为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智力支持,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我们将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开创学院博士后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期待众多优秀青年博士申请入站,共同致力于历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