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与文化遗产党支部榜上有名,成为所有入选单位里唯一的考古支部。
本支部共15位成员,由考古学和文化遗产专业的教师和博士后党员组成。支部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与特色,开展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如组织“四史”学习和“疾病与历史”抗疫系列讲座,借鉴历史经验,增强“四个自信”和战胜疫情的决心。
在自己学习提高的同时,支部教师还结合《中国考古学》《田野考古学》等课程,将思政教育融入“第一课堂”,让学生充分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积极指导“青年考古人学社”等学生社团活动,坚持每年举办文化遗产日宣传,让考古知识进校园、进社区,惠及社会大众。
支部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专业特点在田野考古工地成立临时党支部,使之成为强化基层组织和全方位育人的战斗堡垒。党员教师在艰苦环境下激发学生的政治理想与抱负,带领学生联系群众、服务地方。每年都有学生在考古工地递交入党申请书或加入党组织。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支部教师还积极利用专业所长为国家制定政策建言献策,为北京“四个中心”建设贡献力量,参与撰写的资政建议获国家领导人批示,关于博物馆立法的内参成为全国政协提案;多人围绕北京历史文化建设承担国家和北京市社科项目,为北京考古遗址资源利用、城市副中心和“三个文化带”建设、红色遗产利用等建言资政。
支部党员还走出校园,通过与地方党组织开展党日共建、深入考古遗址所在村支部讲党课、参与抗洪救灾等,积极服务社区群众;支部党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文化遗产纪录片、考古公开课等活动,利用博物馆优势策划多期主题展览、开设特色校本课程,使考古与文化遗产知识及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成立三年多来,支部育人成效显著,组织建设也得到广泛认可,支部被评为北京高校先进党组织、学校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培育对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对象;支部所在的考古教学团队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学校师德先进集体等荣誉;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国文物报、首都师大校报对支部事迹均有报道。此次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是荣誉更是动力。今后,支部全体党员将凝心聚力,在学校和学院党委领导下,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支部的部分成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