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院考古学专业师生赴马驹桥考古勘探工地开展实践教学
12月5日上午,历史学院考古学专业2019级、2020级本科生和2020级研究生在赵献超、陈北辰老师的带领下,集体前往马驹桥考古勘探工地开展实践教学。
考古调查和勘探是田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地下文物分布的主要手段。配合基本建设的考古勘探,可以为建设工程的地下文物评估提供依据。此次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让同学们了解考古勘探的地位和作用,并通过亲身体验,增强大家对考古勘探的认识。
图 1整齐的探孔
赵献超老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马驹桥的地理概况与历史沿革。马驹桥及其周边区域地势低洼,古代水泊连片,河流众多,辽、金、元时期,这里是帝王游猎的场所,明、清时期于京城南建皇家苑囿,被誉为“燕京十景”之一,号称“南苑秋风”,马驹桥镇的繁荣即与其位于南苑的东大门附近有关。同学们来实践的这片勘探工地位于南苑的东苑墙以内,并紧邻苑墙,勘探所见的地下文物分布情况与这一位置特点相合。随后,考古勘探工地负责人为大家介绍了勘探工作进展情况,并讲解了探铲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技术要领。接下来,两位钻探经验丰富的师傅为我们演示了探铲的使用方法,大家聚精会神,认真聆听,纷纷带上手套,跃跃欲试。
图 2聆听马驹桥工地勘探工作介绍
图 3 学习探铲的使用
同学们五六人为一组,在工地师傅的专业指导下轮流进行钻探实践。大家尽管小心翼翼,在初次尝试时,难免还会出现将洞打歪,或是在再次下铲时不小心将已经取出的土又带到了洞里之类的“失误”。经过师傅耐心的纠正与讲解,大家反复操作,逐渐减少失误,变得越来越上手。在钻探时,一旁等候的同学们也在仔细观察,及时为实操的同学提出操作建议。在实践过程中,师傅给同学们讲解如何观察土质土色的变化、如何通过包含物判断遗址的年代与性质等。大家深感这些知识与技能单纯靠课堂学习或文献阅读是没办法掌握的。
图 4师傅为大家演示钻探方法
图 5.6实际操作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专业结合自身优势,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为北京地区城市建设贡献考古力量。该项目的开展,在配合基本建设完成勘探任务的同时,同时服务于高校考古人才培养。此次实践教学活动是首师大考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与操作相结合的体现。
图7合影留念
撰稿:卢思齐
审核:赵献超老师
排版:赵禾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