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日至6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文化遗产专业2019学生及学院教师30人,前往太行山东麓进行文化遗产研学与社会实践,途径雄县、徐水、易县、定兴、平山、正定、邯郸、磁县、临漳等县市,考察了宋辽边关地道、燕南长城、燕下都武阳城、黄金台、广府城、大名府城等遗址及中山国王陵遗址博物馆、赵王城遗址公园、北朝考古博物馆、正定博物馆、邺城博物馆等。
2021年10月3日晚,历史学院师生一行来到邯郸赵王城文物管理处多功能会议厅,举行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邯郸市赵王城文物管理处和天下为公赵王城邯郸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三方战略合作的签约仪式。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董增刚、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铭、教师高永平、宋卫忠,与邯郸市赵王城文物管理处处长李亚、郭守敬研究专家常兴、邯郸市复兴区彭家寨乡党政负责人及有关其他领导和学生共同出席。
仪式现场
赵王城文管所李亚处长说,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是国内一流的历史学院,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研究成果丰硕,被评估专家组誉为达到国内外一流水平的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研究重镇。今天三个单位能够实现战略合作,这对于赵王城文物管理处来说是难得的历史契机。赵王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及赵文化研究必将籍此迎来新的历史篇章。
李亚处长讲话
郭守敬研究专家常兴表示,赵王城文旅综合体开发项目的把关定位与开发,离不开文管所和首师大各位专家学者的理论支撑与实际帮助。今天三方携手合作,一定能使社会各界更加重视赵王城在开发与利用上的重要性。此次合作将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的理念进一步落到实处,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焕发出应有的风采,体现出真正的价值。
郭守敬研究专家常兴讲话
学院党委书记董增刚在讲话中,首先对赵王城文管处、文旅公司和当地领导和的热情接待、对首都师范大学在邯郸赵王城建立实践基地,表示感谢。随后他强调了此次三方合作的重要意义。董书记强调,北京与河北山水相连,燕与赵两大古国文化相通,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渊源。此次合作,不仅仅是产学研的强力整合,还是用一种全新的、站位更高的视角,打破区域局限、把燕赵大地联系整合起来的有益尝试。首都师范大学正在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向全国师范院校第一方阵迈进,同时努力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增大社会贡献力和影响力。此次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不仅有利于历史学院文化遗产专业的发展,更切合学校和北京市的发展要求,也非常符合现在国家战略的需要。
董增刚书记讲话
随后,宋卫忠、高永平、王铭等教师分别发言。北京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铭副教授详细说明了燕赵文化整合与此次三方合作的积极意义。他指出,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和边疆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融合与碰撞,是一个历史大课题。先秦时代,地处农业与游牧业过渡地带的太行山东麓,是链接中原赵国北疆与燕国北疆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融合前线。燕和赵的发展史都从属于这个根本问题。燕、赵文化地处中原文化边疆前线,与北方诸民族毗邻,在长期互动过程中,中原文化和北方文化互相交流借鉴、交锋融合,为早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作为赵文化典型代表的赵王城遗址正是燕赵地区了解早期中国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窗口。与此同时,燕赵文化整合在今天也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打破地域局限,在更广大的意义上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发展区域经济与文化,也许就是一个新的社会发展增长点。此次三方合作的实现,就是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的第一步,相信未来大有可期。
王铭副教授讲话
邯郸市复兴区彭家寨乡党委书记花明宇、人民政府乡长高俊明都积极表态,一定会对赵王城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利用大力支持。
邯郸市复兴区彭家寨乡党委书记花明宇
本次合作签约,就三方合作建立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学生实践实习基地与研究基地、文旅公司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文化遗产专业设立专项奖学金等事项达成一致,并就将来合作的相关领域与项目进行了初步研讨。相信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对于激励首都师范大学文化遗产专业的学生努力学习,拓展文化遗产专业的发展渠道、增强学院及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签约仪式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