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
第二届全国国际关系史研究生论坛入选论文公示
本届论坛自发布征文通知以来,共收到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全国30所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近80篇论文报名参会。经论坛组委会审读、讨论,共有42篇论文入选。论坛举行时间为2016年10月23日、24日,具体会议安排将通过邮件通知。现将入选名单及论文公示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
姓名 |
单位 |
题目 |
1 |
吴文浩 |
北京大学 |
日本对放弃在华治外法权政策的变迁(1903—1943) |
2 |
路子正 |
北京大学 |
追求自由与保持共和 ——美国建国之父的身份意识和外交思想 |
3 |
王一哲 |
北京大学 |
美国一战时期的战时海报宣传 ——以《我需要你加入美国军队》为例 |
4 |
郭宁 |
北京大学 |
一战初期中国的中立(1914.7—1915.1) |
5 |
张展 |
北京大学 |
汪伪政权“参战”问题新考 |
6 |
张鑫宇 |
东北师范大学 |
|
7 |
丁夏阳 |
东北师范大学 |
贸易融冰:1973年美中贸易委员会访华研究 |
8 |
孙一笑 |
福建师范大学 |
约翰·亚当斯政府的海地政策 |
9 |
李泽源 石可鑫 |
福建师范大学 |
1805年美国与的黎波里和平友好条约探究 |
10 |
刘牧琳 |
复旦大学 |
甲午战争后朝鲜对华认识变化研究(1894-1899) |
11 |
庄泽虹 |
广西师范大学 |
冷战初期中国大陆的侨务政策 ——以地方档案为中心的考察(1949——1966) |
12 |
韦自明 |
黑龙江大学 |
西伯利亚干涉前后美国对日及远东政策变化分析 |
13 |
董娜 |
黑龙江大学 |
早期西方地图中的钓鱼岛研究 |
14 |
田甜 |
黑龙江大学 |
大正文化受到的美国文化的影响 |
15 |
李继高 |
华东师范大学 |
“中国差别”的废除与中英贸易关系(1957-1960年) ——兼谈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 |
16 |
尹蒙蒙 |
华东师范大学 |
美国对菲律宾1972年军管法对策研究 |
17 |
朱雅莉 |
华东师范大学 |
“自主”政策触碰文革“左”倾 ——朝鲜对华政策研究(1966-1969) |
18 |
刘凯 |
华东师范大学 |
江户时代琉、日、萨关系的实态 |
19 |
彭永福 |
华东师范大学 |
马来亚东南亚地区合作政策的缘起与东南亚联盟的成立(1957-1961) |
20 |
周磊 |
华东师范大学 |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大规模引进工业技术设备的个案研究 ——以中法项目为例 |
21 |
熊晨曦 |
华东师范大学 |
中美两国关于资产索赔问题的交涉与谈判,1977-1979 |
22 |
张建伟 |
华东师范大学 |
美日“冲绳密约”考论 |
23 |
蔡梓 |
华南师范大学 |
变局中的坚守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国民政府的抗日外交战略 |
24 |
杜晓东 |
华中师范大学 |
“七月革命”与美国对埃及的外交政策 |
25 |
赵思洋 |
暨南大学 |
国际关系中的基准时间在近代中国的形成 ——基于民国时期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的分析 |
26 |
吕振纲 |
暨南大学 |
1644-1662年东亚国际体系的危机与重建 ——双重政治主题下的清代朝贡体系生成史 |
27 |
王酉艳 |
南京大学 |
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建立与美马关系的发展 |
28 |
高建芝 |
南京大学 |
论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原因 |
29 |
邵天泽 |
日本京都大学 |
——基于中德日三国的外交档案的考察 |
30 |
金晶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浅析中国与联邦德国建交的原因与过程 |
31 |
管世琳 |
首都师范大学 |
入乡随俗 ——从印信,公牍看晚清英国对华外交中的“中国化” |
32 |
刘建林 |
延边大学 |
“八一五”光复后姜信泰在延边地区的革命活动研究 |
33 |
郭松达 |
浙江师范大学 |
马慕瑞与宁案 |
34 |
缪朱林 |
浙江师范大学 |
九一八事变前中美治外法权交涉与谈判的几个重要问题 |
35 |
白云天 |
中国人民大学 |
“阿拉伯的希特勒”还是“今天的萨拉丁” ——自我认知与美国、阿联(埃及)的战略矛盾(1957-1959) |
36 |
吴泉成 |
中国人民大学 |
论20世纪40年代中苏关系中的新疆问题 |
37 |
马吟婷 |
中国人民大学 |
1947年莫斯科外交部长会议与法国加入冷战的起源 |
38 |
赵蒙 |
中南民族大学 |
再论“仁祖辩诬”事件 ——以康雍乾时期中朝宗藩策略演变为视角 |
39 |
李嘉豪 |
中山大学 |
浅析中苏同盟对新中国解放台湾的制约因素 |
40 |
忻怿 |
中山大学 |
安哥拉内战与美中关系研究 ——“联华援安”战略始末 |
41 |
张绍兵 |
中山大学 |
从敌对到合作 ——冷战初期澳日关系的转变 |
42 |
邓雨 |
中山大学 |
庚子事变后中外关于“惩凶”问题的争论与交涉 |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国际关系史研究中心
2016年9月13日